1.溪、涧与峡
《画论》中曰:“山谷中水曰溪,山夹水曰涧”。
由山间至山麓,集山水而下,至平地十汇集了许多条溪、涧的水量而形成河流。一般溪浅而阔,涧狭而深。
溪涧与峡谷最能体现出山林野趣,自然界中溪涧很多。如浙江临安市顺溪镇顺溪村外小溪,溪边的五节芒及水杨梅等植物自由散落。在园林中如有条件时,可设溪涧。如杭州玉泉溪位于玉泉观鱼东侧,为一条人工开凿的弯曲小溪涧,引玉泉水东流入植物园的山水园,溪长60余米,宽仅1米左右,两旁散植樱花、玉兰、女贞、黄馨、杜鹃、贴梗海棠等花草树木,西边砌以湖石,铺以草皮,溪流从矮树丛中涓涓流出,每到春季,花影婆娑,成为一条婉丽的花溪。
杭州“九溪十八涧”,长达6公里的山道,蜿蜒曲折,两旁峰峦起伏,郁郁葱葱,峰回路转,溪水淙淙。溪旁的植物有枫杨、香樟、马尾松及其他杂木,坡上为茶叶,山上为自然的次生林,溪边水草丰盈。溪流中置以步石,也有砥石使溪水抨击发出铿锵之声,正如清代俞樾所描述的“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完全呈现出一派自然朴实的溪谷风光。
在杭州风景区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溪涧,两旁不多种植物,只有数株粗犷的大乔木,如枫杨等遮阳,溪水缓缓流过,两岸配置卵石,供人们临溪歇息,洗手濯足,形成一种幽静、朴素自然的清凉之境,引人入胜。如法云弄溪流。
另如,北京颐和园中谐趣园的玉琴峡长近20米,宽1米左右,两岸巨石夹峙,其间植有数株挺拔的乔木,岸边岩石缝隙间长有荆条、酸枣、蛇葡萄等藤灌,形成了一种朴素自然的山林环境。夏口配植紫藤、竹丛,颇具江南水乡情调。
2.泉
由于泉水喷吐跳跃,吸引人们的视线,因此在园林中可作为景点的主题。如在泉旁配植一些合适的植物加以烘托、陪衬,则更能显出泉水的活泼动感。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可以说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趵突泉、珍珠泉等名泉的水底摇曳着晶莹碧绿的各种水草,更显泉水清澈。
以泉水涌出而形成的泉池在杭州亦为常见。其植物配置形式也因池而异。规则式方形泉池多与寺庙建筑结合,池旁一般不种树,也有在池的一角种一树丛。如改建后的玉泉池。
与建筑结合的园林中,也有创造自然山林意境的人工泉池。如西泠印社的印泉,为一人工开凿而成的泉池,面积仅1平方米,池深不到1米,位于去山顶的价差路口出,池北为石壁,上刻“印泉”二字。池边砌石夹以书带草,池旁种有一丛慈竹、棕榈,显得简洁雅静。再如孤山顶的闲泉,泉呈S形,池边自由种植络石、黄杨、南天竹等植物,自然雅致。
3.河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直接运用河的形成不多。而在西欧各国一些古典规则式园林中,常有规则式的运河,两岸植以高大的乔木。如法国凡尔赛宫中的水渠呈十字相交。欲使庭园看起来更加宽阔,最有效的手段非水渠莫属,不仅如此,水渠还为当时的贵族们提供了游乐场所。他们在其中一边乘船游玩,一边在船上演奏所谓的水上音乐,每当此时,流水往往使音乐之声更加婉转动听。在荷兰的庭园中,水渠的利用也是十分流行的。
北京颐和园的后湖,其实是沿山的北麓开凿出来的一条河道,全长约1000米。它的北岸紧逼北宫墙,地势局促。以挖河的土方沿北岸堆叠为岗阜起伏的土山,把宫墙掩蔽住,一眼望去,除青山之外,似乎还有无限的空间。这些刚阜的走势又与南岸的天然坡脚呼应起来,从水面上看出去,颇有“两岸夹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意趣。更为巧妙的是利用峡口、石矶把河道障隔成六个段落,每段水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却略近于湖泊的比例,形成一串具有各种景观特色的小湖面。经过这种分段收束、化河为湖的精心加工之后,漫长的河身得以免于僵直单调的感觉,增加了开合变化的趣味。两岸桃柳掩映中露出一座半座的临水码头或建筑物,有着非常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园林中的河流按功能要求可分为通航的与观赏的,按其形式可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河流两岸植以枝条柔软的树木,如垂柳、榆树、乌桕、朴树、枫杨、火炬树等;或植灌木,如迎春、连翘、六月雪、紫薇、珍珠梅等使枝条披斜低垂水面,缀以花草;亦可沿岸种植同一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