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房地产市场上行带动传统地产园林稳健增长
园林绿化景观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成为当前开发商增加地产项目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行业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将会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随着房地产开发商对园林绿化景观潜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的驱动,开发商对高品质园林绿化景观的投入不断增加,以期充分借助园林绿化景观展示房地产总体面貌和风格、促进房地产销售,因此地产园林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自 2016 年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房地产市场开始上行。 房地产销售良好的势头引起补库存需求,相应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在 2016 年初结束了长期下行趋势,触底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 2015 年末的同比 1%开始一路上扬, 并于 2017 年 4 月份到达 9.3%的阶段性高点,并保持在 7%以上的高位运行。 商品房投资带动新开工面积增速自 2016 年 2 月开始由负转正并一路走高,于 2016 年 4 月达到增速 18%的阶段性顶点, 2017 年住宅新开工面积依然保持 10%左右的高速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我国房地产投资额达到 10.26 万亿元,根据园林绿化行业经验,园林配套支出约占地产项目投资总额的 2%-4%,按照房地产投资额的 2%用于园林投入计算,2016 年我国地产园林市场容量约为 2051.61 亿元,市场空间可观。 目前,随着国民对于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以及上游房地产业投资回暖, 新开工面积同比大幅增加,将带动下游地产园林业务需求释放,后续有望逐渐反映在园林企业的订单承接与项目进度上。另一方面, 房地产行业在长期低增速的状态之下,内部竞争激烈,业绩逆势上扬的多为大型房地产龙头企业,房地产行业呈现集中度不断提高、 强者愈强的态势,受此影响, 唯有主要客户集中于大型地产开发商的地产园林企业才能在未来保持业绩较快的增长。
二、 PPP 模式大力推行,加快市政园林行业发展
1、 城镇化及绿化覆盖率仍需提升, 市政园林行业空间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 2016 年末,全国城镇化率达到 57.35%,比 2006 年末提高 13.01 个百分点。 城镇化建设极大推动了城市绿地建设, 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步上升, 2015 年末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 5.21 万平方公里,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为 40.12%。
我国近年城镇化率水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和城市绿地覆盖率的提升的背后, 是政府对市政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投入。 我国市政园林绿化建设投资从 2006 年的 429 亿跃升到 2015年的 1594.7 亿,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5.71%。园林绿化投资经历过 2006年至 2012 年的高速发展, 2013 年开始进入年均 1600 亿元的平台期。
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左右,我国城镇化率未来仍有年均近 0.7%的提升空间,据此我们认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仍将保持稳定推进的步伐, 同时伴随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升,以上都将为园林绿化带来可持续性的建设需求,相应的投资额未来也将稳定在年均 1600-1800 亿的市场规模。
2、 PPP 模式带来政策红利,解决行业痛点
2015 年起,政府开始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 PPP 模式, 在此浪潮之下, 园林企业大举介入市政 PPP 项目。 PPP 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其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有效促成社会资本与政府资本的合作,弥补传统 BT 和 BOT 模式的不足。在 PPP 项目中, 园林企业与政府部门成为联合体,并且通过引进第三方社会资本实现建设资金多元化,项目资本金以外的缺口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这些多方参与主体联合建立新的融资平台,即 SPV 公司。与传统模式不同,园林公司不再承担原有的融资重任,取而代之 SPV 公司成为新的举债主体,园林公司不仅现金流得到改善,且工程款结算得到保障,从而解决了资金密集、回款困难、周期长、经营性现金流差等行业痛点。
PPP 模式结构关系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PPP 近年来的推广成效显著,截至 2017 年 6月末,全国入库项目共计 13554 个,投资额高达 16.4 万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 2021个,投资额 3.3 万亿元,项目落地率 34.2%,比上月提升 0.2 个百分点。
全国 PPP 入库项目投资额(万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全国 PPP 入库项目落地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究其原因,政府从债务方转变成为权益方,态度更加积极,行政资源也更加向项目倾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作用。 2017 年 7 月 21 日,国务院发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标志着 PPP 立法工作有了实质性推进。条例从法律层面给 PPP各方参与者的保障有助于 PPP 项目模式的进一步推进和顺利落地,园林 PPP 行业将借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 PPP 助推生态环保及文旅建设, 开辟行业新蓝海
1、 海绵城市 PPP 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相比于过去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有效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海绵城市能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示意图及所涉及产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十三五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近两年《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及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年 10 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的持续跟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向海绵城市的。海绵城市是一种覆盖范围大、涉及专业多的广域性概念,其推广主要是依靠顶层设计与政策推动。为了打开海绵城市建设市场,国务院、住建部及财务部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推动海绵城市发展、树立建设操作标准和资金支持计划。2015 年 10 月国务院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发展目标,即到 2020 年,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达到 70%的降雨量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标准; 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自 2015 年起国家开始通过试点城市开展一系列带有示范性及探索性的建设运营活动, 2015 年 4 月国家公布首批 16 个试点城市的名单, 2016 年 4 月公布第二批 14 个海绵城市试点名单。 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并且鼓励运用 PPP 模式带动社会资本。 2017 年以来海绵城市依旧是政府工作重心, 2017 年的两会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17 年 3 月“2017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7 年 4 月,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召开。 此外,各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持续进行中,全国已有 370 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逐步从概念层面落地到规划、建设、投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资金 233.4 亿元;地方各级财政已投入资金 129 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约 182 亿元,占比达 33%;财政部 PPP 项目库入库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50 个,计划总投资金额 1282.69 亿元。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工程, 其建设主要投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园林绿化建设和路面透水改造。 在此背景下,PPP 订单往往以打包方式呈现, 涵盖多项业务环节。因而,资金实力雄厚,技术过硬的龙头企业将承接更多订单,积极进入海绵城市新蓝海。目前为止,未来 PPP模式将仍是海绵城市主要融资模式,而园林企业由市政园林向海绵城市蓝海市场积极拓展亦是大势所趋。
2、 特色小镇 PPP 浪潮推进城镇化新模式
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乡镇建设的概念,它是有明确产业地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推进产融结合和服务管理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利于促进特色产业形态发展,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特色小镇的提出为中国新时期的城镇化提供了方向,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特色小镇的内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 7 月,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到 2020 年争取培育 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并且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此后,中央各部委陆续出台重要文件,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快特色小镇的推进工作。 2017 年 3 月,特色小镇的概念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6 年 10 月,住建部发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计入选 127 个小镇。类型上以旅游发展型小镇为主,其占比超过 50%,产业发展型小镇次之,类型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因此应该从自然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基础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小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只有形成真正的特色,才能赋予小镇竞争优势。 2017 年 7 月 27 日,住建部公示第二批认定的276 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第二批小镇推荐要求更加严格,并要求以旅游文化为主导的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 1/3。 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公布将进一步提高特色小镇的市场热度。特色小镇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通过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打通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三方融资渠道,是未来融资的重点发展方向。引入PPP 模式将大大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在特色小镇融资中,政府起引导作用,社会资本将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力,而金融机构将提供借贷便利。从各部委联合多个银行出台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金融政策文件也可看出国家层面对推动 PPP 模式的重视。 特色小镇建设中涵盖大量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环保内容,乘着政策的东风,园林企业通过多方面切入,将受益于万亿级别的特色小镇市场空间。而园林企业的相关资质和运作 PPP 项目的能力将成为进入特色小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