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要素
景观设计中要设计的要素包括水环境,地形,植被,气候等几个方面。
水环境
水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水资源。同时水资源又是一种能源,在城市水资源又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造景的素材。一座城市因山而显势,存水而生灵气。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因此,在当今城市发展中,有河流水域的城市都十分关注对滨水地区的开发、保护。临水土地的价值也一涨再涨。人们已经认识到水资源除了对城市的生命力支持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对城市河流的改造已经成了共识,但是对具体的改造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对河道进行水泥护堤的建设,却忽视了保持河流两岸原有地貌的生态功效,致使河水无法被净化等问题。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水资源利用时,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提出了十个水资源管理原则,在此作为水景营造的借鉴原则。
1. 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
2.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
3. 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4.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
5. 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
6.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
7. 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
8.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率;
9. 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
10. 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
地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地球表面营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平原、丘陵、山地,江河湖海。人们在经过长久的摸索、进化,选择了适合生存居住的盆地、平原、临河高地。在这些既有水源,又可以获得食物或可进行种植的地方,繁衍出地域各异的世界文明。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对地形的态度经过了顺应——改造——协调的变化。这个过程,人们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在城市建设中,关注对地形的研究,尽量可以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今天,城市发展用地略显局促,在保证一定的耕地的条件下,条件较差的土地开始被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此,在城市建设时,如何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场地设计时需要考虑,由于场地设计的工程量较大而且繁琐。因此,可以考虑采用GIS、RS等新技术进行设计。可以在项目进行之前,对项目的影响做出可视化的分析和决策依据。
植被
植被不但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功效。因此,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设计素材之一。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率地的安排,以城市公园、居住区游园、街头绿地、街道绿地等,使城市绿地形成系统。城市规划中采用绿地比例作为衡量城市景观状况的指标,一般有:城市公共绿地指标;全部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
此外,在具体的景观设计实践时,还应该考虑树形、树种的选择,考虑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等因素。
气候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纬度愈高,温度愈低,反之则相反。但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受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面、大气环流等。因此,城市就有“城市热岛”的现象,而郊区的气温就凉爽宜人。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们有意识地回在居住地周围种植一定的植被,或者喜欢将住所选择的靠近水域的地方。人类进化的经验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设计等领域都关注如何利用构筑物、植被、水体来改善局部小气候。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一些:
1. 对建筑形式、布局方式进行设计、安排;
2. 对水体进行引进;
3. 保护并进可能扩大原有的绿地和植被面积;
4. 对住所周围的植被包括树种、位置的安排,做到四季花不同,一年绿常在。
总之,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运用生态学的思想,利用实际地形,降低造价成本,积极利用原有地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