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棕
别称科属
别称:虎尾棕、棕节、散尾南椰;
科属:棕榈科 桄榔属
形态特征
丛生灌木,高2-3米。叶羽状全裂,长2-3米,羽片互生,长30-55厘米或更长,宽2-3厘米,基部的羽片较短而狭,上部的羽片较短而宽,线形,基部变狭,仅一侧有耳垂,顶部收缩,具细齿,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齿,顶部的羽片顶端变宽而具啮蚀状齿,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柄 基部的上面具凹槽,背面凸圆,其余部分为近半圆柱形;叶轴三棱形;叶柄及叶轴被黑色鳞秕;叶鞘为黑色的网状纤维。
花序生于叶间,长30-50厘米,多分枝,分枝长约30厘米,螺旋状排列于花序轴上;花雌雄同株;雄花稍大,长约1.5厘米,黄色,有香气,萼片3,覆瓦状排列成杯状,花瓣3,长椭圆形,长1.5厘米,雄蕊约40枚,不具芒尖;雌花近球形,花萼近圆形,花瓣三角形,长约6毫米,宽5毫米。
果实近球形,钝三棱,充分成熟时为红色,直径约1.8厘米,高1.7厘米。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生长习性
喜高温、高湿、向阳环境,不耐寒,越冬温度不得低于16℃。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等省,广东、云南有栽培。
园林用途
山棕叶羽状、丛生,树型美丽,可用于庭院绿化、园林造景。其雄花芳香,果实颜色鲜艳,挂果期长。因此,也是理想的观花、观果植物。